盘锦建设美丽乡村:就地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结合
(信息来源:2014-12-03 14:11:13 来源:人民日报)
卖了18年豆腐的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农民邵桂兰,如今把豆腐卖到了镇里。“放在过去,村路坑坑洼洼,走不上几步,豆腐块就给颠成豆腐脑儿了。”经过一年多美丽乡村的建设,“路好走了,不扬灰了”,每天能卖20盘豆腐,收入翻了好几倍。
“不砍一棵树、不填一个湖、不拆一座房”,盘锦以既让居民记得住乡愁,又要享受到幸福的设想,满足群众过现代化生活的愿望,实现宜居美丽乡村的华丽蝶变。
作为一座因“石油”而生的资源型城市,盘锦依托沿海经济带,延伸产业链、升级产业结构,几年间经济指数一路飙升: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为576亿,到2013年末跃升为1351亿;2007年财政收入30亿,2013年底增长到149亿。
经济飞速发展中的盘锦意识到,列车不可能单轨行驶,城市在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农民也该同样拥有幸福。市委书记孙国相说:“这几年盘锦哈下腰来干事情,做的事情就是过日子,一个城市要过好一个城市的日子。农民未必成市民,农村环境的改变,不是简单地把农村搞成城市。”
从去年开始,盘锦对395个村庄开展农村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从外部环境到农户的生活居室,从农民的生活习惯到就业方式,盘锦决心让村里人过上让城里人都羡慕的日子。几十年的垃圾清理了,厕所进户了,公共澡堂有了,农村亮起来了,村村都设有专职保洁员。
从改变“村里人”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开端,盘锦的宜居乡村建设标准简单而明了:每个村都建设“四个一工程”——一个浴池、一个燃气站、一个标准化超市和一个公立卫生所。盘锦引进金社裕农连锁集团标准化连锁超市入驻每个村屯,实行统一配货,确保质量。盘锦市供销社党委书记巩金生告诉记者:“村级超市200平方米左右,品类3000到5000种,所有的品类三证必须俱全,所有生鲜类食品都必须经过检测。”
随着农村近年来青壮年劳动力的不断外出务工,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宜居乡村的建设,还要让“村里人”留在“村里”,不出门就有钱赚。在大洼县新兴镇王家村,七八名身穿印有“陈三泥瓦匠劳务合作社”工作服的老乡们正在忙着给村里铺设地砖。带头人陈三告诉记者,“县里还给我们开设培训班,培训期间不仅车接车送吃饭不花钱,还规范了我们的技术,发了等级证书”。大洼县成立了技工学校,负责定期培训有技术的农民。如今已经免费培训200余人。
“建设美丽乡村固然需要大力整治环境,但同时也离不开发展产业。”市长高科说,盘锦将持之以恒地注重把整治乡村环境与就地城镇化结合起来,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与提升人们素质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