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堂:新兴产业与产业新城发展的战略实施
(信息来源:2014年9月4日 搜狐焦点产业新区)
造和引导需求。第二,没有成熟的上下游产业链。第三,没有定型的设备、技术、产品以及服务。第四,在产业发展初期,相关政策不成熟。
新兴产业与产业新城战略实施
那么摆在各类产业战略面前的问题就出现了:哪些才是新产业?如何在新城中导入新产业?新产业在哪里?如何服务新产业?房地产行业如何定位自身的多元化战略?
以上的问题都是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有些问题还需要随着行业发展进程才能越发清晰。正因为此,各类准备转型的房地产商都设立了产业研究及规划部门,产业研究部门已经成为了一些城市运营商甚至一些大型项目的标配。
国内各类新区数百个,但是做得比较成功的寥寥无几。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遵循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律,没有从产业的生态性角度去规划新区。主要表现有下:1.同质化特征非常明显,在当地没有任何产业基础上盲目追求高精尖产业;2.产业生态意识缺失,新区没有形成新产业生存的环境,导致招商和稳商能力低;3.运营能力差,资源整合能力差,所供非所求的供求错位现象严重。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产业新城成功的关键在于新城运营,新城运营的关键在于产业运营,产业运营的关键在于产业规划。建议在产业新城战略中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1.重视产业研究及规划
城市运营商上下必须充分认识产业研究及规划的重要性,要求城规院把产业规划内容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规划导则中。产业作为新城的核心内容,其规划内容必须满足科学性、逻辑性,工作量及篇幅必须占据重要地位。系统研究新兴产业、项目资源、产业生态等基础性产业研究,为产业新城战略打下坚实的产业理论体系基础。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产业规划是产业运营的方向性指导纲领,应先于城市规划,对每一个项目进行产业和资源分析,利用产业筛选模型(产业前景与产业基础矩阵模型)科学定位发展产业,用科学模型演绎产业发展路径。优秀的项目半规划,天下来投的关键不在通过优惠的政策“勾引”新产业入驻,而在于科学的产业规划“吸引”新产业入驻,实现多赢。
筛选规划单位时,需要考量其产业规划能力及产业研究专家团队实力,建议以产业规划单位为主导,城市规划单位为辅对新城进行前期概念规划。
2.加强产业服务平台搭建能力
产业战略的成功执行,项目价值的提升,除了区域的客观产业因素,还需要发挥政府及平台的主观能动性。
前期产业规划导则制定及规划进程中,产业系统招纳及派驻专业人士进行追踪指导,同时负责项目各产业推进协调,采取项目责任人制。在政策、市场及硬件配套方面,参与项目与政府的谈判,创新与当地政府合作模式,执行规划中提到的共同设立新产业发展平台,产业运营部作为城市运营中心的主要组织架构进行设立。分阶段搭建各类平台(资金平台、人才平台、信息平台、知识平台等)。设立项目产业运营部,由产业管理中心统一工作标准及管控。产业运营部负责整合新产业先导企业,城市配套产业导入,协助产业发展配套公共设施建设(码头、铁路、地铁、公路、保税区等)。
3.加强产业战略组织管理
城市运营商需改变用房地产思维来开发新城的做法,项目需要积极改变自身观念。产业新城重在产业一词,新城运营,重在运营二字。产业战略的贯穿执行对组织进行系统性再造,需要从组织架构及管控模式中都要融入产业运营发展特点。需要合理解决传统开发模式与产业开发模式融合的问题。
产业服务平台的搭建需要完备的组织架构作保障,如今集团各项目分别步入到产业规划及产业运营阶段,在人才及组织上对产业的需求特别强烈。
产业规划部及产业运营部是基于当前项目所处阶段对产业的迫切需要设置的。这两个部门的设立对于弥补项目产业基因缺失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产业规划到平台搭建,有助于产业造城的尽快落地。在新兴产业快速涌现的今天,能帮助项目更好地抢抓机遇,战略区域内产业高地,真正实现新城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