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公众参与旧城改造 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

发布时间: 2014-10-17 17:03:0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信息来源:中华建筑报 2014年10月14日)

9月30日,在“城南计划——前门东区2014”城市变迁规划展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规委总规划师、北京市规划院院长施卫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朱小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周榕等业界专家、学者以学术研讨的形式,针对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换取区域复兴,以及最大限度地保护旧城的民生和文脉等旧城改造与复兴问题展开了讨论。

其中,在谈到如何让旧城保护实现有机更新的问题时,朱小地认为,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相对于政府而言,原住民处于弱势地位,除了期待搬迁和获得补偿外,他们无力改变城市变迁的节奏和自己的生活环境;加之由政府主导的旧城改造常会遇到如何安置原住民的问题,因此单纯依靠政府或原住民都完成不了旧城改造,只有将更多的公共资源引入旧城改造区域,让更多的百姓主动参与到城市的发展建设中,才有希望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与文化传承。

激发原住民的积极性

参与此次“城南计划——前门东区2014”城市变迁规划展览的有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艺术中心、刘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KKAA)、基楠莱得事务所(K/R)、MVRDV事务所、有方机构、MAD国际建筑事务所、NERI&HU如恩设计研究院8家单位。朱小地表示,虽然多年来一直从事传统建筑领域的研究,但是为了此次展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艺术中心重新学习了之前北京旧城改造的案例,并从中吸取了许多经验和教训。

“我们在学习了各种旧城改造方案后发现,旧城改造都是由政府主导完成的。而且,在实际改造过程中,原住民都是被政府引导到必须离开原住地的方向,以至于没有人关心住房的现状和未来。但实践证明,无论是政府引导还是单纯依靠百姓,都无法完成旧城改造。我们期待的是,北京旧城改造实现住房‘民有化’,让原住民获得现住房,唤起其对住宅和环境的热爱,进而激发其参与城市更新的积极性,摆脱政府与拆迁户对立的局面。”朱小地说。

引入公共资源完善设施建设

在朱小地看来,目前,北京东城区和朝阳区的商品房售价已经高达每平方米几万元,但是旧城改造区域原住民的住房却远远低于这个价格,其原因是缺乏公共资源的引入。现如今的旧城改造不再是简单的对一户或一个院落进行改造就能完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改善市政配套条件,如建设停车场等,只有建立了相配套的公共资源,才能使旧城改造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事实上,建筑师在进行城市规划时,总是希望给旧城改造的原住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居住条件。朱小地建议,让百姓参与旧城改造,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建立相配套的市政设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有机更新。

转变政府的引导角色

在参与此次展览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艺术中心提出了“民有化”的概念,旨在明确原住民与房屋的产权关系,政府从过去的拆迁方转变为城市公共资源的提供者。这不仅实现了政府角色的正向转变,也使原住民成为决定自己未来的主人,在旧城更新过程中获益,并自主选择在城市中的生活方式。

朱小地认为,只有当百姓参与到旧城改造过程中,才能形成其与城市规划、街区的一种共生关系,在城市更新的同时也保护了文化。城市更新的目的不仅是城市改造,也是保护和传承文化,而文化的保护需要靠人繁衍,所以在规划的过程中,设计师要谨慎,要让原住民甚至是未来有可能在该区域活动的城市公众参与进来,共同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这样的城市更新才是更具价值的。



上一篇:专家:旧城保护应从历史街区保护转向文化整体保护
下一篇:开发新区更新旧城 万州要建一流滨水宜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