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新城筑巢引凤造城市新核

发布时间: 2015-02-04 17:44:08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信息来源:2015-02-04 02:20 来源:佛山日报)

在刚刚闭幕的三水两会上,政协委员曾靓提交了《关于加大三水新城的产业培育,避免“鬼城”出现》的提案。她指出,三水新城要崛起必须依靠产业,通过产业推动人气聚集,进一步促进产业的发展。

这份提案道出了人们对于三水新城未来的关切。随着“三年完善基础”任务的基本完成,以及保利、万达、北外南方国际学院等重量级项目的进驻,三水新城已经释放出价值磁力,接下来需要思考的是,三水新城将往“城”里装什么?

与之相对应的是,三水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三水新城要成为三水的城市新核和新的经济增长极。而要完成这样的使命,三水新城必须大力发展产业,吸引高端人才,提升城市实力,提升城市价值。从三水新城2015年的新布局来看,今年三水新城将扎实推进投资拉动、创新驱动战略,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产业培育步伐,以产业发展聚集人气,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

城市新核引领三水产业提升

在三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三水新城以三水未来城市“新核”的角色定位,分别出现在推动城市升级和提升城市品质两项2015年的重点工作内容中。

显然,随着“一轴一带三纵五横”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铺开,广佛肇轻轨tod片区建设的顺利推进,三水新城“三年完善基础”的目标基本实现,接下来需要在支撑三水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上勇挑重担,发挥引领作用。

经济新常态下,不仅仅是三水在适应中寻找新动力,佛山亦如是。目前在经济结构方面,佛山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总体上还处于爬坡越坎阶段,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的问题依然困扰着佛山。因此,佛山需要在巩固、优化制造业根基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纵观整个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脉络,此前某些城市所走过的用资源换发展、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已经行不通了,曾经的要素驱动亟待向创新驱动转型,科技研发、总部经济等产业将成为主要的新增动力。

同时,三水目前的经济格局也呼唤着新增长极的出现。如今,三水西南、乐平作为两大主发动机,驱动着全区经济滚滚向前。以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为载体的食品饮料产业产值在5年间翻两番,从30亿元增长到超150多亿元;三水工业园区则已集聚了佳明重工、北汽福田、诺尔贝机器人等一批机械装备项目,更被纳入省市共建佛山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但是,受土地资源、产业定位等因素制约,这两大发动机显然无法承载三水城市崛起的雄心。而提供承接增量项目的载体空间、突破第三产业发展瓶颈等需求,呼唤着三水新城来满足。早在建设之初,三水新城就已明确不引入制造业,专心发展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科技研发等都市型产业,恰好回应了这样的呼唤。

三年建设以来,三水新城围绕“一年完成规划,三年完善基础,五年呈现雏形”的目标,全面推进产业项目招商和城市规划建设。至2014年底,“一轴一带三纵五横”工程进展顺利,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完善。保利、万达等项目已动工建设,动漫影视、科技研发、教育培训等多个项目也已签约落户,现代服务业可谓蓄势待发。

更重要的是,随着区位交通的不断优化,三水新城的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多条高速公路、轻轨、高铁贯穿,在珠三角及佛山没有哪个区域能聚集如此的快速交通元素。”三水区一位负责人说,交通条件的改善,让三水新城的后发优势更加明显。

增优提质“两手抓”夯实产业载体

“一座城市如果没有产业就留不住人,三水新城要崛起必须依靠产业。”曾靓的观点正是三水新城在2015年的发力点所在。找准了战略定位,搭建起城市框架,三水新城接下来必须解决往“城”里放什么的关键问题。

向着“五年呈现雏形”的目标,三水新城已经整装待发,尤其在产业兴城、产业聚人方面已经做好了科学的谋划。“三水新城发展实体经济,实现人气的聚集,关键在于培育产业、发展产业、壮大产业。要加快产业培育,必须一手抓现代服务业引领,通过招商引资夯实产业载体,一手抓存量经济,推动其优化升级。”三水新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为此,三水新城将实施产业培育定准产业规划、定准产业政策、定准门槛“三定准”策略,强化统筹协调,实施产业链招商。同时,强化大项目带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据了解,三水新城将按照“补链”、“强链”的要求建立各大产业领域内世界500强、央企和大型民营企业等优势企业目录库,培育和引进产业龙头企业,以及一批符合新城产业导向、市场前景好、对区域发展和产业升级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

摘下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头衔的三水新城,还将以此为基础,依托已掌握的生态资源和政策优势,全面推动北湖东岸的科技创新集聚区、都市型产业区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产业发展载体建设,优化载体建设水平,提升辖区招商竞争力。



上一篇:顺德新城建设慢谨防空心化
下一篇:厦门五缘湾十年蜕变滩涂变新城 产业发达造“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