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新城建设慢谨防空心化
(信息来源:来源:南方都市报2015-02-04 16:13:35)
摘要:三年城市升级的强力推进之后,顺德新城建设初见成效,但总体情况是发展建设之后,因进驻企业质量数量搞得不足甚至有空心化的危险。今年两会,民建顺德区总支部委员会将提交的建议聚焦了顺德新城建设缺“内涵”问题,建议政府在加快招商引资方面,能够激发民间资本投资热情,并且积极寻求南沙自贸区“外溢”。
南都讯 记者卢凯阳 三年城市升级的强力推进之后,顺德新城建设初见成效,但总体情况是发展建设之后,因进驻企业质量数量搞得不足甚至有空心化的危险。今年两会,民建顺德区总支部委员会将提交的建议聚焦了顺德新城建设缺“内涵”问题,建议政府在加快招商引资方面,能够激发民间资本投资热情,并且积极寻求南沙自贸区“外溢”。
现状 南方智谷建设多年仍大片空地
顺德新城概念从提出到规划建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从2008年开始出现规划热潮,直到2012年提出五年建设计划,才真正明确其规划布局、加快顺德新城建设的步伐。
民建顺德区总支部委员会在建议中提到,顺德新城在前三年的“城市升级”的强力推进下,局部建设取得成效,但短板也很明显,例如,新城内的南方智谷、伦教辖内区域建设严重滞后,“尤其南方智谷建设,历经数年,多次督办,起色不大,基本上还是大片空地”。
而在产业发展方面,建议更是直言有空心化风险。建议中提到,目前虽然南方智谷引入农商银行、电商大厦、物业大厦等项目,但没有实质性突破,也没有引入有典型示范效应的龙头企业,“防止顺德新城空心化、避免南方智谷成为空城迫在眉睫”。
建议 造环境引民间资本参与
针对这一情况,建议中首先提出政府要找准职能定位,优化招商引资的环境,“既要加强规划的法规性,又要确保规划的执行力”,从软件和硬件优化投资环境,特别提出政府要“由直接参与新城建设变为服务于新城建设,实现政府包揽型向市场导向型的转变”。
另外要解决民间投资“玻璃门”障碍,希望能出台专门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投资的实施意见,除了建立登记、审批“绿色通道”外,要消除在行政审批、政策倾向的差别待遇。
在具体招商引资上面,建议提出要积极吸引外资和社会闲散资金参与新城建设,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个投资主体共同参与的机制。一方面整合区内民间资本,建立专门的民间资本投融资平台,将中小散户的资金集中起来。另一方面要因势借力,对接广州、南沙新区甚至港澳台,“广佛同城在交通上已取得较大进展,要积极寻求南沙自贸区‘外溢’,力推产业项目、组织结构对接”。
[存在问题]
新城缺“内涵”:规划项目不落地
目前为止,新城项目建设完工率不到20%,大部分处于施工状态,完工部分大都属于交通路网改进、绿化景观提升等基础设施。六大片区缺乏“内涵”,仍显冷清,远未达到“产城人”融合的目标。
融资遇困:民间资本参与低
自规划建设以来,仅规划一项就早已投入超过9000万。近年来财政投入已达200亿左右,然而顺德作为区一级的财政不能独立支撑起新城建设所需要的庞大资金,但由于政府缺乏引导,长期规划不明,民间资本参与新城建设不积极,导致项目融资困难。
脱离实际:规划与市场无法对接
部分项目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到市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能力,与实际市场需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例如,正在规划中的不少商业综合体、商圈计划,未经缜密调查和科学分析,真实市场消费能力可能还达不到规划者预期。
内外因困扰:征地拆迁难、规划变动频繁
一方面,征地拆迁困难,影响施工进度。群众对补偿期望过高、协商调解困难造成征地拆迁进展缓慢,严重影响开工率、施工进度;另一方面,控规滞后,控规覆盖率严重不足,更为重要的是规划频繁改动,缺乏长期性和延续性。短短几年间便有三次改变,边界不断扩大,规划级别更高,不断变动导致建设进度不理想,“开而不发”现象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