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城中村改造完成比例达到70%

发布时间: 2015-02-04 17:53:4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信息来源:羊城晚报 2015年2月2日)

民间金融街成为广州旧城更新成功范例,“老城复活”话题引来代表委员关注

金融街模式可以复制吗?

  广州民间金融街街景

广州民间金融街街景 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 摄

广州民间金融街近日画上了三期建设的圆满句号。其新引入机构50家,其中互联网金融机构11家,共152家金融机构入驻,金融街也因此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民间金融生态圈。这片历史街区衰败的肌体已被赋予新生命,这也是目前广州成功进行旧城更新的唯一范例。

这种旧城更新模式,可以复制吗?在昨日拉开序幕的广州“两会”上,这一话题引来多人关注。

成功范例 她为旧城改造摸出新路

广州被誉为千年商都,而长堤大马路则是商都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有力演绎。

传承文化、主题注入、业态提升、城市更新,这十六个字为长堤大马路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广州民间金融街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民间金融街摒弃了大拆大建的做法,只有大三元酒家旧址达不到使用条件,拆除复建一栋建筑外,其余的都是对历史旧建筑、空置的房子进行加固维修再利用。

“这种修旧如旧的改造模式,既保存了岭南建筑骑楼的风貌,改造成本也比较低,但却产生了大手笔的效果,主要是为旧城改造探索出一条阻力小、成本低、群众关系和谐的新路子。”越秀区区长王焕清说。

长堤大马路通过金融产业注入,让整个区域的产业得到提升。自2012年启动首期建设,至2015年1月29日三期建成,经过3年的长足发展,广州民间金融街已由资金借贷、财富管理为主的小贷公司集聚区发展为涵盖小贷、再贷款、融资担保、典当、互联网金融、电商平台、融资租赁、文化产业、专业配套、商务服务于一体的宜商宜居综合体。从最初的30多家金融机构到现在的152家,其中互联网金融机构11家,已让金融街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民间金融生态圈。

据了解,2014年,广州民间金融街已为全市超15000家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超1000亿元,同比增长5倍;缴纳税收超4亿元,同比增长2.9倍,打造了广州价格。民间金融街已成为越秀区新的经济增长传动带。

“在民间金融街的建设过程中,因注重了‘老广州’特色,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注入‘现代金融’这一主题元素,让历史空间和现代生活相连,在保存城市历史记忆、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希望为广州增添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广州民间金融街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我想,下一步越秀区应重点挖掘和保护老社区的文化,让历史文脉得以延续。”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如桂在视察完广州民间金融街第三期后如是说。

连线会场 金融街模式可否再复制

随着民间金融街三期建设的落成,从长堤大马路的低端商业被淘汰,到一德路“后仓”果菜西清除“非仓改仓”、变身金融社区,再到一德路的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这片历史街区衰败的肌体正被赋予新生命。这也是目前广州成功进行旧城更新的唯一范例。

现在,对历史文化街区引入有特色的业态、整体保护更新的呼声一直很急迫。民间金融街通过注入新产业,功能置换、业态提升来提高老城的土地利用效率,充分实现土地价值,同时保护了历史街区,通过再生利用重塑其文化特色。这种模式能否在广州老城中众多被低端专业批发市场占据、破坏性使用的历史街区中推广复制?本报一直关注的“广州老城传承”,代表委员们又怎么看?昨日,羊城晚报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多位代表和委员。

广州市政协委员、台盟广州市委秘书长刘进贤认为,广州要建设“有文化底蕴、有岭南特色、有开放魅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还需从资金、土地、政策等方面提供更全面的配套支持。民间金融街所在的区域也是广州北京路文化核心区,该区域集中了广州乃至广东底蕴最深厚、历史最完整、精华最集中的文化遗产,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更新改造与融合发展,目前无论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还是区域环境、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都与“城市名片”的美誉度和影响力相距甚远。

基于此,他建议,应对北京路文化核心区明确定位。在市的层面成立专门机构统筹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筹市力量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凤莲表示,目前对于旧城改造基本是两种方式:一是民间金融街这种通过政府主导,政府市场化运作把老房子从原业主手上以高租金承租过来,修缮整治,再转租引入高端产业,淘汰低端产业;另一种是以文物、历史建筑、历史街区保护为目的,通过空间条件的约束来提高街区的品质。这两种方式都需要有高端的业态引入。另外,作为文化核心区,北京路应该成为岭南文化的展示平台,不仅仅是广府文化,能够承载各种文化符号。



上一篇:东湖区阳光征收有情征收促旧城改造提速
下一篇:政策激励企业改造低效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