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行业十二五发展总结及十三五展望
港口建设工程量大、投资多、建设周期长,一般是按照一次设计,分期建设的原则。因为港口是由码头组成,码头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港口的建设规律。
港口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国家加快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海运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港口发展带来新的重要战略机遇;
国家加快推进上海、广东、天津、福建等自贸试验区范围内港口建设;
国家加大对沿海邮轮港口的建设,出台全国沿海邮轮港口布局规划方案。
港口行业发展的经济环境:
从全球来看,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挑战。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国际市场需求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从国内来看,国内产业结构性过剩依然存在,宏观经济将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产业转型升级面临巨大压力,经济增速下降对港口运输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还将持续。
港口行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各主要港口在交通运输部“智慧交通、综合交通、平安交通、绿色交通”的总体要求下,都在制定行动计划,开展港口节能减排和港区污染治理工作,推进实施综合性的治理技术和措施,推动建设绿色低碳港口。
气象、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都将对港口的正常运营带来影响。
港口行业发展的技术环境:
节能减排技术,轮胎式门式起重机(RTG)油改电和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技术的应用在提速;
港口信息化带动智慧港口建设。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GIS系统等信息技术在港口的应用在不断推进。
2016年底青岛港将建成第一座亚洲自动化码头,将集成远程操控系统、导航、传感等多个先进系统,智能化调度码头装卸运输。
从行业投资来看,2015年投资预计1100亿元,同比略有下降,但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以及从2014年开始陆续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等刺激政策,预计从2016年开始,港口建设进入低速稳步增长期,十三五期间将保持2.8%的增速,2020年预计投资规模约1200亿元。
基于wisdom长期对港口领域的研究,对于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分析如下:
机遇:
国家加快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海运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港口发展带来新的重要战略机遇;
国家加快推进上海、广东、天津、福建等自贸试验区范围内港口建设;
国家加大对沿海邮轮港口的建设,重点发展港口为: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烟台港、上海港、厦门港、深圳港、三亚港等;
截止2014年底,国内LNG接收站有13座,在建和规划的有10座左右;
挑战:
经济风险:全球经济缓慢回暖,国内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宏观经济将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产业转型升级面临压力,经济增速下降对港口运输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还将持续;
市场风险:传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强,国内如钢铁、水泥、煤炭、有色金属等制造业产能过剩情况仍突出,将影响对港口运输的需求;
竞争风险:各港口间针对货源的竞争更加激烈,港口在市场开发、功能建设、资源整合、项目争引、优惠政策等方面的竞争加剧,维持、提升港口市场份额的难度进一步加大。